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综合体育互动直播平台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1987年杨成武八十大寿,妻子拿出五十年前信件:这是我送你的礼物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3:00 点击次数:94
烽火中的革命情缘:杨成武与赵志珍的红色爱情
亲爱的子珍同志:
作为党的忠诚战士,我们虽来自南北两地,却肩负着共同的革命使命。在这特殊的岁月里,我想真诚地向你提出一个请求——让我们携手成为革命道路上的亲密战友,你愿意吗?期待你的回复。夜深人静,纸短情长,未尽之言留待他日再叙。祝你革命事业进步,身体安康。
这封特殊的书信,是开国上将杨成武一生中唯一写下的情书。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,面对儿女情长时却像个腼腆的少年。有趣的是,信中子珍实为笔误,他心仪的姑娘本名赵志珍。
展开剩余85%赵志珍,原名赵秀清,1918年生于河北易县一个贫苦农家。尽管家境艰难,父亲仍坚持供她读书。1931年,聪慧的赵志珍考入北平女子第一师范,在校期间接触进步思想,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,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。
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,18岁的赵志珍毅然决定投笔从戎。面对父亲的劝阻,她坚定地说:爹,您常给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,今天就让我替您上阵杀敌吧!就这样,她踏上了开往太行山区的列车,成为狼牙山抗日根据地的一员。
与此同时,杨成武正率领115师独立团在平型关战役中屡建奇功。这位年轻将领先后歼灭日军300余人,连克七座县城,威名远扬。当赵志珍听闻他的事迹时,心中不禁升起敬佩之情。
1938年初春,两人的命运开始交织。杨成武率部驻防易县时,赵志珍随工作队前来汇报工作。看着眼前这群十五六岁的女学生,杨成武既感动又担忧:你们年纪还小,为何不在学校安心读书?
国家危亡之际,我们怎能安心读书?姑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。在人群中,赵志珍的表现尤为特别——平日勇敢的她此刻却羞红了脸。这个细节引起了杨成武的注意,他主动询问她的名字。
我叫赵志珍,今年十六岁。姑娘低着头轻声回答。
怎么一直低着头呢?杨成武故意问道。
她们都说完了。赵志珍抬起头,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最终,杨成武被这群热血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,批准她们参军。赵志珍被分配到民运科,负责抗日宣传工作。她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得到认可,三个月后兼任妇救会主任,与杨成武的接触也日益频繁。
朝夕相处中,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。杨成武发现,每次见到赵志珍,自己的心情就会格外愉悦;而赵志珍更是早已对这位年轻将领心生爱慕。她常常借汇报工作之机,向杨成武请教问题,听他讲述革命故事。
经过深思熟虑,杨成武决定表白心迹。在作战室里,他辗转反侧一整夜,终于提笔写下了那封著名的情书。有趣的是,由于紧张,他将志珍误写为子珍。
收到信的赵志珍既惊又喜,反复阅读数十遍。她立即回信表明心意,两人的革命情缘就此展开。相识仅八天后,他们就向组织提交了结婚申请并获批准。
1938年11月28日,一场简朴而特别的婚礼在战火中举行。婚宴上,前线传来捷报——战士们又打了一个漂亮仗。杨成武激动地说:这是最好的新婚贺礼!婚礼仪式简单庄重:先向革命领袖画像三鞠躬,再向各自家乡方向三鞠躬,最后夫妻对拜。
婚后的生活依然充满挑战。按照部队规定,新婚干部有三日假期,但杨成武仅休息一天就返回前线。当时八路军规定已成家的干部每周六可与妻子团聚,赵志珍严格遵守纪律,从不逾矩。
1939年,在杨成武指挥的雁宿崖、黄土岭战役中,我军击毙日军名将阿部规秀。不久,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杨易生降生。然而战乱年代,团聚总是短暂。1943年日军大扫荡时,赵志珍为保护丈夫突围,冒险引开敌人,自己则机智地藏身石缝脱险。
新中国成立后,这对革命伴侣继续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。赵志珍出任天津国棉六厂厂长,杨成武则历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、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等职。无论身处何位,赵志珍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。
1994年重阳节,在杨成武八十大寿这天,赵志珍将珍藏56年的那封情书作为特殊礼物交还丈夫。泛黄的信纸上,字迹依旧清晰,见证着这段穿越战火、历久弥新的革命爱情。
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,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,他们的爱情始终如初。正如杨成武在给妻子的诗中所写:风风雨雨几十年,海枯石烂意志坚。这段始于革命岁月的红色情缘,最终谱写了一曲相濡以沫的人生赞歌。
发布于:天津市